English

山谷之音

1998-11-2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范小青 我有话说

在现在的中国作家中,有没有人不读外国文学,或者,有没有人从来不读外国文学,这大概不会有吧,是否可以说,现在所有的中国作家多多少少都是和外国文学有些关系的,这大概也不用怀疑。

我的意思,并不是说,做一个中国作家一定要先学过外国文学,恰恰相反,在我想来,由许多优秀伟大的外国文学作品铺成的这一条路,固然很重要也很诱人,但未必就是一条必经之路,如果我们绕开这条路,或者我们同样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,我的这种想法,可能无法在当代作家中找到印证,当然也就无法证明正确与否,我倒是觉得,如果条件许可,不妨做一个试验,看一个不读外国文学的人,到底能不能成为中国的一个作家。

我想还是有可能的。

如果是我,我愿意做这样的试验品吗?

我不敢说。恐怕我是不愿意的。

为什么不读外国文学呢,中国的老话叫作开卷有益,除非你读不下去。我能够读得很顺畅很中意很会心的外国文学并不是太多,所以,在当代的中国作家中,我必定是读外国文学较少的一个。

我和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一样,在小学里读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,到中学里课本上有契诃夫的作品,系统的外国文学史,全面的外国文学作品则是大学中文系严格的课程,为了应付考试,常常要把一些作品倒背如流的,把千百年的外国人的文学史烂熟于胸,有时候想想,实在也不明白这些东西和我们有什么必然的联系,而且多半在考试之后,便慷慨地扔掉了。

在学校里读外国文学,只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罢,为了做一个好的或者比较好的中国作家,我们都逼迫自己主动地读外国文学。在信息时代,我们几乎都知道哪些外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对于我们相当要紧,但是最难读的往往也正是这些东西,我无法硬着头皮读下去,我缺乏勇气也缺乏耐心。有一阵我读了谢尔顿的许多作品,唯一想说明的就是他的作品好看。就像更早的时候反复读《基度山伯爵》一样,也是因为它很好看。不好意思。

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学写小说时就有人说,你这是意识流,我吓了一跳,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意识流,至少在我写了三五篇被称作意识流的小说后,我还没有读过意识流,于是我急急地去寻找意识流。在当时还没有多少意识流作品被翻译过来,介绍意识流的文章也很少,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普鲁斯特的《小玛德兰点心》和伍尔夫的《墙上的斑点》,我反复地读它们,又看介绍它们的文章,我仍然不明白什么叫意识流,但是有一点东西我却是明白了,那就是我的作品不是意识流。我曾经沾沾自喜,以为无师自通,实际上完全不是那回事。

尽管如此,我仍不想否认外国文学给我带来的帮助和影响,它并不一定直接指导我的写作,但是既然我读了它,我便无可摆脱地受到它的影响。很久以前的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,后来的契诃夫,读了一个开头的《尤利西斯》,读了一大半的《弗兰德公路》,几乎没有读过的萨特,等等,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都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以滋补,给我以养料。

禅师对修行者说,你从山谷中来可曾听见山谷之音,你听见了山谷之音,那么,你就从这里进去吧,这里就是通往禅门之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